烟花三月,雅致扬州
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扬州,吸引着太多的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。隋炀帝征召360多万民夫开凿运河,实现了“陆地去行舟”到扬州的愿望,但到头来却“万里江山一旦丢”。康熙、乾隆曾六下江南,每次都御驾亲临扬州。李白、杜牧、姜夔、徐凝、苏东坡、郑板桥,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。尤其是李白的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扬州。
初到扬州,便觉得扬州人很谦虚,他们不以“康乾盛世”时的繁华而骄傲,不以深厚积淀的文化底蕴而自豪,却处处体现出了自谦和谨慎:湖叫“瘦西湖”、山称“小金山”、河为“小秦淮”,就连听有名的清曲,也轻声说“听小曲”。扬州的城市和景观的规模不很大,但却是精华的集中,因此我说扬州是雅致的。
到扬州,瘦西湖是必游的景点。一进公园,湖面象一条玉带展现在眼前,因其狭长,故称作“瘦西湖”。湖边,桃花盛开,杨柳低垂。那桃花,红的热烈,白的素雅,粉的娇媚;那柳枝,婆娑摇曳,绿得似要流淌出来;那湖水,被和煦的春风吹出一波波涟漪,再加上湖面上缓慢行进的画舫,构成了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画。只可惜,还未到柳絮飘飘的季节,不能体验“烟花”飞舞的妙处。
再往前走,来到五亭桥。湖面的石拱桥上,五座亭子错落有致,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融合,兼有北方园林的方正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秀丽精巧,恰似五朵盛开的莲花,因此也叫莲花桥。从不同角度看,都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。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,我想如果建筑规模再大一些,就丝毫不逊色于悉尼歌剧院。五亭桥南,有一座白塔,外形很象北京北海的白塔。白塔的由来有个传说。乾隆初次到扬州,游览瘦西湖,认为景色很象北海,但感觉美中不足的是缺一座喇嘛塔。陪同的扬州盐商立即连夜用盐砌了一座白塔。第二天乾隆又坐船在湖上游览,忽然看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,大为惊异,恰巧那天有雾,看不真切。但扬州盐商可不敢怠慢,怕犯了欺君之罪,乾隆走后又造了一座真的白塔。这个传说也反映了当时盐商的财力和能力。
继续前行,就到了二十四桥。这座拱桥长24米,宽2.4米,上下各24步台阶,两侧有24根栏柱。桥的名字会让人想起那首唐诗,在熙春台旁的汉白玉石碑上有毛泽东书杜牧的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: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木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
姜夔的《扬州慢》也把二十四桥赋予了深情缱绻的伤感:
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,解鞍稍驻初程。过春风十里,尽荠麦青青。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渐黄昏,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。
杜郎俊赏,算而今重到须惊。纵豆蔻词工,青楼梦好,难赋深情。二十四桥仍在,波心荡,冷月无声。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。
诗人的思绪是相通的。这么美好的风景,再加上灯红酒绿、轻歌曼舞的奢华,难怪杜牧能在这里留下千古流传的诗句和无尽感伤的情思,最有名的两首是《遣怀》和《赠别》。
落拓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
婷婷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来到扬州,只观景是不够的,扬州的美食也必须尝一尝。福满楼、竹家庄、食为天都是不错的去处,扬州炒饭、三丁包、蟹粉狮子头、大煮干丝是必点的。复杂一点的可以点“三头”:蟹粉狮子头、剁椒鲢鱼头、抽骨乳猪头。早餐就不必在宾馆吃了,富春茶社一定要去坐一坐。我们是周日(4月8日)早晨去的,老店在一个小胡同里,一进茶社,就发现人多得象赶庙会似的,所有的大厅、包间全满,并且每一桌旁边都有几个人站着等下一桌。既来之则安之,那就等吧。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,肚子饿得咕咕叫,茶饭上来后,三下五除二,十分钟结束战斗。这不,吃的时候旁边还有几位在眼巴巴等着呢。茶足饭饱,可以在茶社外的小商铺买几把扬州的“三刀”(修脚刀、剪刀、菜刀)。早晨吃了早茶,就是“早上皮包水”,晚上再去泡泡澡,就是“晚上水包皮”,真是神仙的享受啊。扬州,的确是一个适合普通人生活的好地方,是一个适宜休闲、修身养性的好去处。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